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学 > 正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020-05-30 09:58 点击数: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热工、机械科学理论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复杂能源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和持续学习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项: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理论,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和解决能源及动力系统工程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跟踪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工具从事能源动力及新能源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发和生产管理。

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拥有自主的、可持续的学习习惯及能力。

4、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原则,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业特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1所在学科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获批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同年本专业所在学科获青岛市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建设,2019年本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紧密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依托学科团队和各类创新平台,坚持教学、科研双中心,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搭建高层次科研平台,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和科研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内涵建设,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019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

主干课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课、素质通识课、实习实践课。

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工程类的学科基础课程及计算机相关的控制技术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制冷原理与技术、空气调节等。

实习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训练、实验实习与社会实践等内容。工程训练包括教学实习基地、实训工程中心、虚拟仿真中心等场所进行实地工程、工艺技术学习及操作技能训练。实验实习包括进行不同类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创新创业等环节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方式,认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覆盖面及其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梅特勒差式扫描量热仪DSC

梅特勒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

学生参加创新竞赛获奖

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其中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本专业特聘教授3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教育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

就业深造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可以进入锅炉、热力发电机,汽轮机、燃气轮机等流体机械,以及水利机械、空调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等方向的企业及科研院所就业,或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汽车类、航天类、核电类、动力设备、空调制冷等企业或科研院所及相关的管理岗位。也可以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进行进一步深造。

近三年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考研通过率达到15%左右,在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及考研通过率方面均名列前茅。

专业咨询邮箱56118377@qq.com